时间:2025年4月10日(周四) 14:00-16:00
地点: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文科楼401会议室
主讲人:郭津嵩
题目:星空与经义的流转:《尧典》天象诠释史的反思
内容提要:
在特定时节、特点地点所见的星空,以缓慢的速度向西流转,天文学上称为岁差。近代以来,竺可桢等学者利用岁差原理对《尧典》四仲星所做的天文学分析,充当了探讨《尚书》此篇年代与性质问题的重要证据,也是古史疑信之争每每徵引的著名案例。古人很早就发现了岁差,但关于《尧典》天象是否能与岁差理论相适应,在南北朝以下却有长久而激烈的争论。本次讲座试图摒除后见之明,回到岁差本身尚在疑信之间的历史语境,重新反思《尧典》天象的诠释史,重点分析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有关论辩。在引入岁差之前,注家如何理解《尧典》天象?岁差的揭示是否真的带来了更为合理的文本解读?为何许多古代学者,包括著名的天文学家,都拒绝接受在今天看来更为“科学”的岁差解释?历家的新见在多大程度上扭转了经学的成说,又如何才能作为可信的知识得到接受?
主讲人简介:
郭津嵩,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者中心助理教授、研究员,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知识史和政治文化史的研究。